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中国风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法律如何不在暴雪前“空转”
李光明

  据安徽省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截至昨日的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已上升到596.5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6.02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6.2万公顷,倒塌房屋1.288万间。境内所有高速道口已全部封闭,禁止车辆通行。全省有200多个乡镇和近千个村委会交通中断、供电中断、通讯中断。
  暴雪席卷之下,大地显得如此仓促。很多年未见的严寒,几万里的凝冻,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道路封闭、航班取消、电网抢修、水管冻裂、饮水困难、各大医院也为感冒或摔伤患者所挤爆……谁能说大雪无痕呢?
  “留下伤痕的不仅是农作物、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已经实施两个多月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徽省警官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沈友耀说,在暴雪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博弈”中,双方互有胜负。

  预警信号不能仅“亮一下灯”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面对暴雪的‘卷土重来’,我们及时‘点亮’了红色预警信号。”安徽省气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在预警中,气象部门提示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农牧区和种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虽然预警很及时,但已在合肥火车站滞留两天的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程汀认为,预警信号更多的意义不是“亮一下灯”,而应当是预警措施的落实,广场上这么多人怎么喝水,怎么上厕所?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应该落实。
  由于及时预警的效果和受灾损失不断刷新存在错位,不少人感觉似乎并没有从预警中受益。自1月12日以来,安徽省已连续发生3次强降雪天气,除了农作物等严重损毁外,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损坏情况都没有因“有了教训或经验”得到改善。安徽的三座长江大桥和一些高速路段的车辆多天仍未疏散,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全省高速公路仅有几台铲雪车,势单力薄,除冰用的化学品也没有及时购置调配。
  
  预防为主须臾不能忘记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一辆车身上写有“民政救灾”字样的吉普车在结冰的路面上缓慢爬行。车辆在一间土坯房旁停了下来,安徽省岳西县民政局局长刘煜一下车便直奔土坯房,询问该户人家是否缺衣少粮。刘煜揭开米缸的木盖,伸手探了探米的深浅。得知该户基本生活没有困难后,刘煜等人才继续前行。
  雪未下完,救灾工作已经展开,这是应急机制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但是应急机制头轻脚重,不均衡。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中不难看出,对突发事件应当以预防为主,但现实操作却往往相反,应急预案停留在事后救助层面的居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轻预防重救助是应急预案的软肋。
  “对于这场暴雪,中东部地区没有经验是一个方面,但轻预防应当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和北方城市对比就可以发现,北方时常下这么大的雪,但并没有因此瘫痪。”王开玉说。
  “事实上,我们不是束手无策,有些地方需要跨出去一步。比如,高速公路现在还有大量交警在路上寻找被困车辆,如果在还能通行前几个小时关闭,在沿途出口再提前疏通,就可能不会出现目前的状况。”王开玉说,应把抢险救灾与预防灾害、抗拒灾害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系统的防灾、抗灾、救灾制度,使其成为人们防范灾害的共同心理,继而沉淀为人们抗击灾害的经验。

  法律不能在暴雪面前“空转”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在法律责任一章,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明确了对责任人员处分的8种情形。
  一直关注雪灾的合肥市民芮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这场如此大的雪灾中,我们的法律,具体到突发事件应对法会不会出现“空转”?
  芮强说,比如应急预案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预警,有多少人在一发布的时候就知道,最快的网络也至少要滞后两小时。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可以利用通讯手段发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定制这样的信息通讯部门是要收费的。
  安徽省气象部门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发布预警信息的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5分钟。目前省气象局可以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发布预警信息。针对手机短信,这位技术人员说:“从技术层面上讲,移动、联通两大通信公司基本上可以将红色预警短信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给所有的客户。但由于气象信息是收费发布,两大公司目前尚无权向没有定制天气预报的用户发布该信息。”
  “在这种状况下完全可以使用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强制发布。”律师朱波说,如果市民接到这样的信息提示,就不会开车爬行几个小时回家,而会主动把车停下来。
  “在法律层面上,‘空转’最严重的是依法追责问题。”沈友耀说,针对此次雪灾,从法律责任上都能找到相关问责的条款,但雪灾过后又有谁会领责呢?沈友耀说,暴雪带给我们的,恐怕不只是怨艾天灾无情的伤感,更多的还应该是教训、自省。